船廠抓設計力降船舶生命周期成本
2012-12-17 16:21:01 來源:中國船舶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對于船東來說,以最低價格購買的船舶不一定是總體成本最低的船舶,只有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船舶,才是真正高效、節能、綠色的先進船舶。這就要求船企抓住設計源頭,力降船舶全生命周期成本。
當前業界已達成共識,只有努力創新,才能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,才能在弱市中求生存、求發展。具體到船舶產品的創新上,船企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?對此,有業界專家認為,由于航運市場正處于極度低迷的狀態,船東為擺脫虧損局面,十分看重對船舶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控制,因此,相關船企可以從這一方面入手,打造出綜合成本相對較低的經濟型先進船舶,以創造需求,搶奪訂單。
船舶生命周期包括船舶設計、建造、營運、拆解4個階段,一艘船舶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也就包括了這4個階段中所產生的成本。具體來說,船舶全生命周期成本可分為購買成本、營運成本和報廢成本,其中,購買成本包括初始投資費、試運行費,營運成本包括能量消耗費用、營運費用、保養與修理費用、相關產品停產導致的收入損失、與環境保護相關的費用等。
根據一家國際知名船級社的測算,通常散貨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的購買成本約占其全生命周期成本的50%,而剩下的絕大部分為人力成本、燃油成本、維護成本等營運方面的成本;超大型油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的購買成本約占其全生命周期成本的48%,剩下的絕大部分也是營運方面的成本。這僅僅是對有形成本的統計,并沒有涉及船舶在環境保護、安全、船員健康和工作舒適度等方面的無形成本,而后者正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。近幾年來,國際海事組織(IMO)頻頻推出新規范、新標準,對船舶的節能、減排性能和涉及船員健康問題的船舶噪聲標準等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要滿足這些要求,無疑會使船東的營運成本增加。因此,在當前國際航運業競爭趨于白熱化的情況下,盡量降低船舶全生命周期成本顯然成為了每個船東夢寐以求的目標。
船東的需求就是船企的努力方向。專家認為,要降低船舶全生命周期成本,關鍵在于抓住船舶設計這個源頭。有研究表明,設計階段鎖定了整個產品生命周期70%以上的成本,一旦產品設計完成,成本在以后階段降低的空間相當有限。這就要求船舶設計人員轉變觀念,不僅考慮船舶的功能和結構,還要對船舶生命歷程中的全部環節,包括產品的設計、生產、運營、維修保養、回收拆解再利用等進行考量,以使所有相關因素在設計階段就能得到綜合規劃和優化,從而創造出既能滿足船東技術要求,又可降低造價、運營經濟、維修簡便、環境友好、船員操作安全和生活舒適的優秀船型。目前,我國船企的產品設計工作基本仍停留在“經驗設計”階段,而且設計職責也局限于結構和功能設計、材料選擇及加工工藝設計等技術層面,盡管也考慮了生產周期和生產成本等因素,但由于沒有樹立起全生命周期設計理念,尚未確定相應的成本標準,很難對船舶全生命周期成本進行綜合評定,如果設計的產品不合理或不符合即將實施的海事新標準,那么就會在之后的建造、運營、維修等環節出現問題,進而造成費用增加或收益降低。要改變這一現狀,船企首先不應僅僅把自己當做一個產品提供者,更要把自己當做一個服務供應商,要加強對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設計方法和建造技術的研究,建立起相關的數據庫,以進行有效比對;其次應通過對設計、建造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,增強他們的成本意識,有條件的企業還可組建成本工程師隊伍,向船東提供以最低成本購買、運營、處置船舶的一整套解決方案。此外,船企更要確保船舶的設計和建造質量,讓船東用得放心。
對于船東來說,以最低價格購買的船舶不一定是總體成本最低的船舶,只有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船舶,才是真正高效、節能、綠色的先進船舶。雖然此類船舶的初期投入會相對多一些,但由于其后期各環節擁有良好的“降本”效果,攤薄了投入成本,能使整個項目的性價比更高,更能吸引船東的眼球。因此,船企必須以降低船舶全生命周期成本為抓手來開展設計、建造工作,打造出最能滿足船東需要、真正提高船東競爭力的優秀船舶。